80年代有一句话很流行:“学好数理化,不如有个好爸爸!”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——即使你学得再好,也未必能有好工作,而有个“好爸爸”似乎就能为你打开通往成功的大门。
上周,偶然的机会,我遇到了一个已经有40多年没见过面的初中同学——王凤娇(化名)。尽管这么多年过去,我们并未再有任何接触,但她的形象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。记得在学校时,王凤娇是我们班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,每次考试,她几乎总是排在最后,总是坐在那个象征倒数的红椅子上。她人很老实,说话时还带着一点磕巴。我们班有好几个男生喜欢故意逗她,让她说话时磕磕巴巴的,然后学她模仿她说话的样子,大家常常拿她开玩笑。有时候王凤娇羞得脸红,却又气得偷偷抹眼泪。
这次重逢才让我知道,王凤娇的命运与当时的班级表现竟然是如此不同。当年她高中毕业后,并没有像我们一样参加大学的考试,而是直接接替父亲的工作,成了一名教师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她并没有经历传统的教师资格考试,直接从农村跳入了这个行业。王凤娇告诉我,她的父亲曾是县城中学的老师。为了让王凤娇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,她父亲提早两年退休,回乡务农。王凤娇便接手了父亲的工作,成了老师,教的还是她父亲曾经教过的那所学校的学生。
展开剩余71%令人感到惊讶的是,一个初中毕业、说话磕磕巴巴的人竟然能成为一名老师。其实,王凤娇在当上老师之前,还是参加了当地的教师进修学校培训,接受了一些基础的教学培训,这才得以顺利进入课堂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她不仅完成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阶梯式跃升,还在教育领域站稳了脚跟。去年,她已经晋升为高级教师,并于退休时领取了超过一万元的退休金。而我和她相比,虽然我比她多上了三年高中,四年大学,毕业后进入了大型国企,做了近40年的工程师,但我的退休金才7000多元。相比之下,王凤娇的生活质量让我不禁感到心酸。
回想我自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国企,单位的用人方式让我也产生了不少感慨。我的工作班组有20多人,负责管理和维修100多台各类机床设备。单位的福利也不错,没有夜班,工作也较为安全。就在这段时间,单位也有接班的情况,尤其是一些身体条件不佳的员工。这些“接班人”往往有特殊的健康状况,却依然得到了工作的机会。我还记得有两个腿部不太好的人,他们分别是左腿和右腿有问题。两个人走在一起,形成了一个特别的景象。最开始我们觉得很有趣,后来也慢慢习惯了这种画面。
还有一位男同事,智力方面有些问题,很多人称他为“憨子”。他虽然只有小学学历,但单位依然愿意为他提供岗位。因为他签了师徒合同,单位的导师需要时刻关注他,确保他能跟得上工作进度。更让人惊讶的是,还有一位员工,年轻时就患有肾脏病,体力极其虚弱,走路总是摇摇晃晃,眼睛也只能看到不远的地方。单位为了照顾他,安排他一直待在家中,几乎没有任何工作压力,工作30年从未上过班,每月拿着最低生活保障,单位也为他缴纳了各种保险和公积金。
我至今不理解,当时单位怎么能不对这些“接班人”进行体检?难道他们身体条件如此差,也能顺利进入企业工作?当时的情况是,很多退休职工都推荐自己的孩子接班,尤其是那些身体条件较差或智力有限的孩子。单位就这样顺理成章地接纳了这些“顶替”的人,虽然有些人因身体或能力有限,没能完全胜任工作,但大多数“接班人”都能够踏实工作,兢兢业业,做出了贡献。
不过,现在回想起来,替老换幼的政策是否完全合适也值得反思。如今,许多单位都要求严格的体检和学历要求,这些“接班人”显然不符合现代企业的标准。与此同时,这些曾经的弱势群体,现在有了更多的保障,不仅可以领取低保,还有许多社会福利。尽管如此,他们依然生活在社会的角落里,得到了社会的照顾。
那时候的“替老换幼”政策,既有它的积极作用,也存在不少争议。很多人通过这条路获得了工作,但也不乏一些健康状况差的接班人,是否真正能为社会贡献力量?这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。
发布于:天津市正规股票配资官网,股市如何加杠杆,山西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